在今天的社会里,同性恋已经逐渐被大众接受,但在过去那个保守的年代,这仍然是一个敏感而禁忌的话题。著名作家白先勇,正是这样一位在传统与现实之间走过漫长人生的人。他与爱人王国祥相伴整整38年,经历过疾病、动荡与离别,但也留下了许多温柔与坚韧的故事。
白先勇的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名将,戎马一生,却在面对儿子的特殊性取向时选择了理解与默许,这让白先勇能更自在地追随内心。1954年,他刚迁至台湾,在建国中学念书。一次因赶去补习班迟到,在楼梯间与另一名少年相撞——那人正是王国祥。看似偶然的相遇,却成为一段长达数十年的缘分。
少年时期的白先勇并不顺遂。因战乱漂泊、体弱多病,还曾罹患肺结核,被隔离在家后院的小屋,孤独与寂寞伴随多年。或许正因为这段经历,他更懂得珍惜友情与爱意。重返校园后,他勤奋学习,成绩优异,最终考上台湾大学中文系,走上文学道路。而王国祥同样是学霸,为了能与白先勇继续同行,他转学到台湾大学物理系。这段同窗岁月,也为两人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。
展开剩余65%在求学与生活中,他们互相扶持。即便在创办《现代文学》杂志时面对资金紧缺、稿源不足的困境,白先勇依旧满怀理想,亲自撰文撑起刊物。可命运并未一直眷顾他们。王国祥不幸患上严重的血液病,生命危在旦夕。幸运的是,经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,他一度好转。即便如此,疾病的阴影始终伴随他们的人生。
后来,两人一同前往美国定居。那段平淡宁静的岁月,成为他们最美好的时光。他们一起布置小家、旅行、种花,享受如同普通伴侣般的生活。白先勇也在此时创作出长篇小说《孽子》,以文字替同性恋群体发声,呼吁社会正视与理解。
然而,幸福总是短暂的。王国祥的旧疾最终复发,生命走到尽头。白先勇在最后的日子里始终守在身边,陪伴他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。王国祥离世后,白先勇以《树犹如此》寄托哀思,那两棵幸存的柏树也成了他永远的痛楚。
纵然一生未曾建立传统意义上的家庭,但白先勇从不感到遗憾。他说,能与王国祥共度38年,就是最完整的幸福。作为作家,他用文字记录人们心中无法言说的痛楚,也希望通过作品给予后来者勇气。
爱没有性别之分,它只是两颗心的契合。在人海中遇见彼此已是难得的缘分,何必被性别束缚?白先勇和王国祥的故事,正是这种跨越世俗的深情见证。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:无论身处何种处境,忠于内心、勇敢去爱,才是最珍贵的生命礼物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个人配资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